雖說失眠並不是嚴重疾病,但它給人們的正常生活、工作、學習和健康帶來了諸多的影響。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,生活壓力增大,競爭激烈,各種矛盾日益增多及家庭不穩定等等的因素,使得失眠患者日趨年輕化。心理因素在引發失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最為常見的類型有:
壓力型失眠。職業類型多見於企業管理人、公務人員、科技研發人員。失眠表現為入睡困難、睡眠淺、多夢、易醒。
不良嗜好型失眠。職業類型多為自由職業者、經紀人、創意人員、文化公司職員和從事時尚相關的工作人員。失眠症狀表現為入睡困難、多噩夢、醒後神智懵懂不清,失眠原因多為咖啡因、酒精、尼古丁。
焦慮型失眠。職業類型多見於30歲以上的女性領導者,如企業老闆財務主管等。主要表現為焦躁、恐慌、夜間驚醒後無法再次入睡。
此外,有些人由於過度關注自身睡眠問題導致不能保證正常睡眠,會產生軀體緊張和習慣性阻睡聯想,後者在發病中占主導作用。而兩種因素相互強化,干擾睡眠,時間越長,病人的關注度也越強,最終致使患者陷入惡性循環中。
有六成的失眠患者發病源於精神障礙。人的睡眠和覺醒是中枢神經系統主動活動的結果,通過生物鐘週期性的開啟通向睡眠誘導區,所以因失眠就醫的患者有可能存在焦慮或抑鬱障礙。特別是抑鬱症,作為各類精神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疾病,如果單單只是以失眠就醫而刻意隱瞞心理狀況,其後果可能是無可挽回的。因此,有嚴重失眠症狀時要綜合考慮所有因素,切不可忽略精神障礙。
睡眠障礙和精神障礙關係密切,90%的情感障礙,如抑鬱症有睡眠障礙;相反,60% ~ 69%長期失眠患者至少有一種精神障礙。精神性原因如精神分裂症、反因性精神病等,患者平時多出現植物神經紊亂、神經官能症、癔症、抑鬱、焦慮、幻覺、妄想等各種精神症進而影響睡眠。

臨床發現,抑鬱症患者發生頑固性失眠的機率接近100%。很多患者並不知道發病的原因是抑鬱症。抑鬱型失眠的職業類型多為技術人員、不常與人交往的職業白領。失眠表現為表情冷漠不願意與人交往,缺乏自信,夜裡2至3點醒來後難以入睡,心緒繁雜,次日醒來後有頭暈等身體不適狀態。失眠原因大多為內向的性格使得患者日常不善於表達,如遇到問題,容易產生低沉、憂鬱的情緒。
治療抑鬱症通常分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。對於輕度的抑鬱症患者,主要採用單純的心理治療為主,但對於中重度的病人,一定需要藥物治療。抗抑鬱藥物需要長時間服用,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不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影響。
失眠不是不可以預防的疾病。首先要注意睡眠衛生,避免睡覺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,如茶、咖啡;不要用喝酒或吸菸來幫助入睡,喝酒會使睡眠維持困難,而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得大腦興奮不能入睡;有規律的鍛鍊,但不要在入睡前進行;每天準時起床;建立上床條件反射,就是每晚上床睡覺前做同一件事情來告訴自己該休息了,如讀一段書或睡前泡一個溫水浴等;睡覺前吃少量的食物。
其次,要創立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,避免臥室內強光及噪音刺激,臥室內溫度應保持在60 ~ 65華氏度;仔細選擇睡床和床上用品等。保持愉悅的心情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積極開朗的生活態度,對避免失眠發生有積極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