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請已經在世界各地持續了快兩年,人們的眼光大多都聚焦在封城、防疫、疫苗接種、重新開放等等的事情,但他們忽略了人們精神方面的疾病。在疫情之前,精神疾病(如抑鬱症、焦慮症)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。隨著疫情爆發與擴散,社會、經濟環境變得甚為不穩定,大量應對病毒的禁令蜂擁而至,社交活動的急劇減少,強化了種種不利精神健康的因素,但具體影響仍然不得而知。近日,一群科學家於知名醫學期刊《刺針》(The Lancet)發表名為”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-19 pandemic”的研究,指出在受肺炎影響的區域,抑鬱症、焦慮症的比率整體呈現大幅上升跡象。

作者搜索近5700個重要的數據,並將48個抑鬱症、焦慮症標準置入數據中。他們發現,肺炎的感染率的上升、市民流動性的下降,與抑鬱症、焦慮症的患病率各成正、反比,換言之,愈高的感染率與愈低的流動性,與抑鬱症的患病率上升有關。另一方面,研究表示,肺炎對女性精神健康的影響比男性為嚴重,年輕人亦比起老年人受到更大的影響。他們進一步估計,經歷2020年肺炎疫情,共增加了約5320萬抑鬱症個案、7620萬焦慮症個案,無疑地,精神健康問題需要我們當下的關注。這群專家亦指出,大多數國家必須儘快加強精神健康系統,及時治療精神健康不佳者,亦推廣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等。

疫情期間保護您心理健康並防止憂鬱的方法:

發現希望

這在困難時期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,但不要以為「這就是我的餘生」,反而過一天算一天,過一週算一週地持續下去。退一步想想,就能看到還有讓我們有希望的理由。例如,在疫情爆發的中國武漢市由於採取了社交隔離措施,新報告的病例數已大大減少,有的天病例數甚至為零。商店和工廠開始重新營業。憑著這些對減少病例有效的措施、並繼續採取認真的預防措施,我們將更有機會防止未來變成像我們擔心的那樣絕望或可怕。

對於受到冠狀病毒經濟影響的那些人,在此期間可能很難找到一線希望。嘗試調整心態:如果您失去了工作,不要將其視為永久的情況,反而可將其視為重返工作之前的一段時間。一旦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緊急情況結束後,過去的需求壓抑已久,在那時候每個人都將渴望去餐廳或去旅行,因此許多工作機會將再次出現。

利用您的空閒時間來做事

您可以將這個情況視為更多的閒暇時間,而不是把自己想成一個在監獄裡的人。嘗試在這種自由找到幸福的時刻。列出您可以從事的活動。您仍然可以在戶外運動,或上網找運動或瑜伽的視頻短片。閱讀您喜愛的書或觀看您老早想看的電影。處理您推遲的雜務,例如整理櫥櫃。發揮烹飪創意。也許您過去一直在叫外送,根本已經忘記自己有廚房了。

伴隨孤立和消極情緒而來的風險,是發現自己更容易不斷地思考,並想起以下想法:「為什麼會這樣?這太可怕,我受不了了。」您可以思考還是您可以解決問題。問問自己:「問題出在哪裡?我覺得無聊,我一個人在家。好,這樣我可以鍛煉身體,可以與他人聯繫,可以安排計畫並做家事。我可以將這情況視為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的挑戰。」

安排時間表

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平常生活的習慣,缺少固定作息也會導致沉淪和消極的情緒,這是憂鬱症的高度風險因素。安排自己一天下來的作息,連每個小時都詳細規劃。在一天結束時,把做完的事情劃掉,並列出第二天的待辦事項,以便您能期待明天的到來。為一周和一個月建立一組目標,然後制定一些長期目標。

如果您失業了,固定作息更加重要了。人們失業後自然會很沮喪。除了財務問題,他們還失去了生活的固定作息节奏。其中應對的一種方法就是規劃時間。

與他人交流(即使不是面對面的交流)

僅僅因為我們自我隔離並不意味我們需要完全地孤立自己。列出自己的朋友,包括您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,然後用手機打電話。每天設定一个固定的時間與他人聯繫,並在線上平台安排虛擬聚會來交談甚至玩遊戲。您可以與朋友建立一個線上讀書俱樂部。

如果您有親人在醫院裡或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,感到無助是難免的,尤其是當您無法前往探視或為他們打氣時。但您總可以告訴人們您愛他們並關心他們。我們經常低估表達聯繫、愛心和感激之心的重要性。我們可以不斷地做到這一點,而不僅僅是在有人生病的時候這樣做。

改變您的觀點

感到沮喪是沒關係的,您可以向自己和他人承認這是段艱難的時期。但是,這可能是思考您重視什麼或真正想在生活中做什麼的機會。如果您將這段時期視為是下定決心不去餐廳和酒吧的機會,您可能會意識到,沒有那些東西,您能照樣生活。當疫情消退並解除緊急狀況時,您可能會發現,您會更珍惜能去健身房或與朋友一起出去玩的自由。

疫情全球的大流行可能會引起人們對死亡的思考。思考死亡的一種正面的方法是要去認識到您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,這可能是有意義的人際關係、對社會的改善做出貢獻或發揮創造力。

僅僅因為我們不能與人們面對面互動,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孤立和消極。感到焦慮是很正常的,但是我們可以反思、保持活躍和聯繫,我們儘可能維持作息,並在應對危機時建立抵禦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