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ll Food

進入秋天,不少季節性病症又重返人們的生活。其中,咳嗽和皮膚乾燥是最常見的節氣病。除了看醫生調理,人們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、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,進一步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。

喉嚨乾燥蒸梨子可緩解,加上白木耳更好

秋令屬燥,秋主肺,所以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,坊間常說的「蒸梨子」食療,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,但注意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;除了蒸梨子,建議大家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,緩解乾咳症狀;吃白木耳對皮膚還有好處,能夠改善皮膚膚質。

秋冬呼吸道過敏,穴道按摩來固肺

秋冬季節,人們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很容易出現咳嗽,這主要是身體免疫調節較弱,溫差變化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,建議大家要特別注意脖子的保暖,可以圍著絲巾睡覺,早上如果早起運動,也盡量圍著絲巾或脖圍。

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「西洋參川貝粉」,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,十分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的病人;但要注意如果是已經感冒、發燒、感染或是懷孕及服用其它西藥的人,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。另外,穴道按摩上我們可以選擇合谷穴、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。

皮膚乾癢脫皮,宜早睡忌口

有些人換季時臉上皮膚會脫皮,而且身體還會出現乾癢問題。」針對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,中醫認為,肺主皮毛,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,需注意洗澡溫度不要過熱,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,有些肥皂較不適合。

另外,飲食上需避免太重口味及菸酒、烤、炸、辣等食物,作息需要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,因為太晚睡會耗傷體內陰分,讓症狀加重;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,穴道上建議可以按摩曲池穴、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狀。

另外,因為即將進入冬季,天冷讓人的血液循環會更差一點,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,如常手腳冰冷、小腿容易水腫等,推薦可以自己在家泡腳,買一些生薑,不削皮切幾片,放入水中,水滾後先煮15分鐘,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,泡約20-30分鐘,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,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;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,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。